
鐵板燒美食的核心做法包括預熱鐵板、處理食材、控制火候和調制醬料?,通過高溫快速烹飪保持食材原味,兼具觀賞性與風味。
不同流派如日式鐵板燒,法式鐵板燒,臺式鐵板燒等,在食材選擇、調味體系、操作及擺盤上存在差異,但基本原理相通。
1. 預熱鐵板燒設備的煎板至適合的烹飪溫度
志銘鐵板燒設備可選燃氣、電熱管或電磁盤三種加熱方式,因為安全和便捷性等多方面考慮,推薦使用電加熱的鐵板燒設備;
開機后,手動設置煎板溫度為220-250度(智能控溫系統,設定溫度后可保持恒溫自動調節)。充分預熱可避免食材因局部低溫滲出汁水,確保肉類海鮮接觸瞬間形成焦化硬殼,鎖住內部鮮嫩口感。
2. 倒入食用油
在熱鐵板上倒入少量黃油、橄欖油或植物油,均勻覆蓋烹飪區,防止食材粘連并促進美拉德反應產生風味。
3. 分區煎制實現多食材熟度控制
厚切牛排等耐熱食材置于中心高溫區(>200°C)快速封煎表面,薄片魚類移至邊緣中溫區(160°C-180°C)緩熟防散。每面煎制時間按厚度1cm/90秒基準調整,通過專用鏟叉45度角插入測試阻力,確認金黃焦斑覆蓋率達80%立即翻面,確保內外熟度精準匹配。
4. 加入作料調味
基礎階段在食材翻面后撒入海鹽與現磨黑胡椒(鹽粒遇高溫爆裂提升附著力);
醬汁類如日式燒汁或蒜蓉奶油,在出鍋前20秒沿鐵板邊緣澆淋汽化滲透。
海鮮類終可搭配檸檬汁、白胡椒粉;
紅肉類可補迷迭香碎增強層次,實時觀察色澤調整咸淡避免過味。
5. 裝盤出品
用預熱至60°C的陶瓷盤承接食材(金屬盤易致二次加熱過熟),進行最后的點綴, 如淋上少量醬汁、放上新鮮香草(歐芹、迷迭香)、檸檬角等,完成擺盤造型后呈現給客人:肉類切斜片顯紋理,海鮮疊放展形態。淋醬距盤20cm高拋線提升視覺張力,綴新鮮香芹碎或食用金箔,從出鍋到上桌控制在90秒內,確保顧客體驗最佳鍋氣與嫩度。

鐵板燒·志銘造
志銘專注高品質無煙鐵板燒設備的研發、制造和銷售,20余年深耕鐵板燒行業積累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行業經驗,服務過數千家國內外特色鐵板燒餐廳。
2022年起,志銘實業在上海和江蘇兩地開出7家鐵板燒餐廳,成功運營至今,從后端銷售到前端運營,不僅可以提供更符合市場需求的設備,更能給您提供整套的鐵板燒餐廳運營方案。